千万抑郁症患者遇保险“真空地带”,商业险为何将精神类疾病拒之门外?

近日,歌手李玟因抑郁症去世的消息引发公众对抑郁症的关注和思考。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抑郁症患者高达3.22亿人次。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估算,国内抑郁症患者将近5000万。

然而据2021年《柳叶刀》调查,只有0.5%的抑郁症患者得到了充分治疗。在商业保险领域,以抑郁症为代表的情感障碍类疾病也是一片被拒保的“禁地”。

水滴公司总精算师滕辉表示,在投保环节,不仅对抑郁症,对焦虑症、情感障碍类疾病都会严格审核。这类疾病主要涉及身故风险、失能风险及医疗风险,通常会严格核保。互联网保险可能在健康告知时提示“精神类疾病不能投保”,有智能核保或人工核保的产品,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具体来看,核保主要从发病时长、严重程度、出现的特定症状、治疗反映等因素来评估承保风险,按发生频次、治疗手段、职业影响、工作记录等方面的表现把抑郁症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通常情况下,未治愈、有过自杀行为、有过药物滥用及酒精滥用史或伴有焦虑/躁狂或其他精神症状的抑郁症,大概率会被拒保;只有已治愈并且既往发作频次少、未尝试自杀或自伤行为、抑郁病史对工作生活和学习影响程度小的,才有机会通过核保审核。

为什么抑郁病史会影响购买保险?

慧择保险经纪核保负责人胡静轩向界面新闻表示,抑郁症本身是一种慢性病,即使经过治疗,多数抑郁症患者仍会复发;而且抑郁症本身情绪低落、丧失愉悦感或兴趣的症状,相对于其他无精神疾患的人群存在相对明显的自我伤害风险;另外也有医学研究证实,抑郁症症状和某些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对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等的发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综合以上几点的原因,抑郁病史会提高疾病的额外发病率,影响保险精算假设,进而影响到保险产品的承保。

在保障上,因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在绝大多数医疗险的除外责任中,但也有部分高端医疗险将精神科治疗列入保障范围。

对于因抑郁症引发的轻生是否属于保险合同中的“自杀”,滕辉介绍,在既往法院判决的案例中,有判保险公司赔的,也有判不赔的。但是,两年后的自杀,不论是不是抑郁症,保险公司都要理赔。

尽管目前多数商业保险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排除在外,但滕辉认为,抑郁症是有可能被纳入保障范围的。

他指出,判断一个疾病是否能纳入保险的保障范围,主要考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险的可测性,有没有有效手段可以识别、测量、监测发病的概率、损失的分布;二是风险的可控性,有没有有效的手段可以去防范、控制、消除、减少相关的风险,从而确保最终损失的可控。

“精神类疾病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风险不可控,缺乏有效的手段去管控各种逆选择的问题。如果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能对精神类疾病进行有效的识别和鉴定,那么风险就可控可测,相关疾病就能纳入保障范围。”滕辉表示。

关于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