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长期护理险:破解失能困境,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近年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探索建立“多元筹资、城乡一体、医护兼顾、市场主体”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有效破解过去“机构不能医、医院不能养、家庭无力护”困局。目前,全省长期护理保险覆盖5173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每年为20余万失能人员提供保障。

长期护理保险是为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或资金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被称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之后的社保“第六险”。记者了解到,山东省长期护理保险工作起步较早,2012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2014年开展首批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省级试点,2021年实现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2018年部分市启动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2022年在全省范围推开。

这项社保“第六险”能为失能老人带来什么?解决什么困境?山东对长护险制度进行了哪些探索?

长护险政策何以新?

实施异地报销制度

今年3月,为了照顾定居济南并迎来新生命的子女,家在烟台市的孙巨义不得不“拖家带口”搬至济南生活。孙巨义的岳父孙庆忠老人今年已是92岁高龄,也需要照顾。“老人在2017年的时候不慎摔倒,导致硬膜下血肿出血,压迫双脑,失去了大部分自理能力。”孙巨义告诉记者。从最初的半自理状态,到如今完全依赖鼻饲进食,且伴有糖尿病,需要长期护理。在烟台时,老人作为职工医保的享受者,能够获得长护险服务,但来到济南后,这一服务却因异地限制而中断

面对这一困境,孙巨义夫妇不得不亲自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同时还要兼顾新生儿的抚养,生活压力巨大。“因为老人的身体状况,我爱人经常关注医保待遇,6月份的时候关注到烟台医保公众号发布了异地可以享受长护险待遇的消息,当时我接着就打电话咨询了。”孙巨义激动地告诉记者。

详细了解政策后,孙巨义立即行动,在烟台市医疗保障局的工作人员“线上+线下”的悉心帮助下,他快速提交了详细的申请资料及住院病历,并顺利通过了线上评估,孙庆忠最终获得了最高等级(5级)的长护险待遇,每月可享受1200元的报销待遇。“政策是6月30号开始执行,7月10号左右我就办理完了,很快就有护理员上门照顾老人了。”孙巨义说。

针对部分失能人员随子女异地生活的现实情况,山东建立实施异地长期护理保险报销制度,今年7月起,异地长期居住失能人员在居住地发生的长期护理保险费用,可凭有效费用凭证等,由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

随着政策的实施,孙庆忠用药费用也得到了大幅减轻,每月基础用药总费用不超过1000元,现在个人仅承担10%。并且专业的护士和护理机构能够定期上门,为其提供胃管更换、口腔护理、吸痰等基础护理,还有针对性的按摩和清洁服务,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孙庆忠的生活质量。

“自从有了专业的护理,老人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不再像之前那样整天昏睡。”孙巨义感慨,“作为家属,我们虽然尽心尽力,但终究不是专业医护人员。专业的护理不仅让老人得到了更好的照顾,也让我们家属能够腾出更多精力去关注他的饮食和其他方面的需求。”

据了解,近年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探索建立起了“多元筹资、城乡一体、医护兼顾、市场主体”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的社会性难题,扭转了失能人员“机构不能医、医院不能养、家庭无力护”的困局。截至目前,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173万人。扩展延伸政策受益面。长期护理保险受益人员年龄段覆盖全生命周期,参保人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长期失能的,可按规定申请享受待遇。在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的基础上,部分市还将中度失能人员、重度失智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同时,统筹用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在激发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培育新业态等方面初步显现出了赋能作用。

长护险政策何以活?

银发经济新机遇

2023年底,山东省常住人口1.01亿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391万,占比23.62%,是老龄人口总量最大且老龄化进程较快的省份。

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不仅为失能老年群体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更为银发医养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记者了解到,在青岛市城阳区夏塔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一位曾经的“职场精英”转行做了“居家护理员”。

于丽华今年46岁,之前就职于海尔集团,拥有计算机专业背景,曾在技术支持和维护领域深耕九年。然而,在生育第二胎并面临家中老人年纪增长的情况下,她决定换份工作,以便更好地照顾家庭。于是,她选择加入青岛市城阳区夏塔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居家护理员。

刚入职时,于丽华经历了初级培训,并不断参加区和市里的长护系统培训,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她表示:“爱一行干一行,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沉淀下去。”因此,入职两年以来她一直在不断进修,以适应居家护理工作的需求。

在工作中,于丽华主要负责护理22到23位老人,根据每位老人的情况提供不同的服务。“家护其实属于定制化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我每次上门都要做一些记录,需要研究每个老人的病情和性格,了解这位老人得了什么病、应该注意什么、我应该在哪方面做得更多。”

加入居家护理行业两年多来,于丽华的工作手记本已经写满了。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最近,还得到了新的职业晋升机会。“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家护这个行业其实是值得年轻人深耕的行业,不仅是行业前景,同样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满怀爱心的去护理每一个需要你的老人,我觉得特别有价值。”于丽华说。

“于丽华这样高学历的人才并不多见。上门服务工作的复杂性和艰辛,我们都深有体会。为此,我深感需要发挥好标杆作用,保护好这个好苗子,为团队树立一个优秀的样板。”青岛佳家康医疗集团董事长李晓玲告诉记者。

长护险政策何以兴?

政策为翼促进机构发展

2002年,药剂专业毕业的李晓玲开始创业,开了一家社区门诊。2006年,青岛市慢性病医保政策出台,为她的创业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政策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实质性的经济支持,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治疗费用,同时也为医疗机构带来了更多的就诊量。她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吸引了大量慢性病患者前来就诊。

据了解,2012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这一政策落地加速了我们企业的裂变,长护险主要针对卧床行动不便的人群,要求服务机构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李晓玲表示,“为了满足政策要求,我们不得不加快服务网络的布局,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患者家中。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团队不断壮大,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到2015年,佳家康医疗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十六七个机构的综合性医疗集团。

为了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佳家康于2018年成立了培训学校。“我们深知,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李晓玲强调,“因此,我们致力于打造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不仅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也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的医疗健康人才。”

“2021年以来,跟随医保政策优化调整。集团业务已经向基层拓展。”李晓玲介绍,人才招募方面,佳家康医疗集团始终坚持就近原则,从各个基层村镇招募,应聘的护理员大部分是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妇女,这份工作的距离优势和时间弹性可以让她们在胜任本职工作的同时兼顾家庭。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山东不断培育壮大专业护理服务人员队伍。借助社会力量,培训护理服务从业人员12多万人次。部分市积极争取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支持,把护理服务人员培训纳入政府补贴范围;开发建设线上培训考核系统,推动护理服务人员分级分类管理,为护理服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长期护理保险的推行,拉动了全省城乡劳动力就业近8万人。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郭蕊)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关于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1条评论